宝子们,写个人陈述(PS)是不是像在黑暗里摸路?“该夸自己还是讲故事?”“高考后申请和初中毕业申请的PS到底哪儿不一样?”作为帮学生改了1000+篇PS的老席,今天就把“PS写作密码”全盘托出,分“高考后直申本科”和“初中毕业读预科/中学”两种写法,附超真实案例和走心技巧,看完再也不怕写PS啦!
一、PS是什么?招生官眼中的“立体说明书”
先打个比方:你的成绩单是“冰冷的数字简历”,PS就是“会呼吸的个人纪录片”。高考后申请的PS像“大学入门的灵魂拷问”——你得说清“为什么放弃国内大学选新加坡?你的专业热情从哪儿来?”;初中毕业申请的PS更像“未成年人的成长手账”——你要让招生官相信“15岁的你能适应海外生活,还有无限潜力待挖掘”。
我带过的学生小晴,2024年高考后用一篇“垃圾分类改变我”的PS,从6000+申请者中突围,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Offer。她说:“写完PS才发现,原来那些‘不起眼’的小事,才是打动招生官的关键!”
二、高考后申请PS:用“专业故事”敲开本科大门
🌟核心逻辑:把“我适合”变成“我值得”
高考后申请的PS最忌讳“假大空”,别写“我想成为优秀的人”,要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:个人经历→专业启蒙→新加坡缘分→未来规划。举个真实例子——
📖小晴的PS片段(环境工程专业):
“高三那年冬天,我在小区垃圾桶旁蹲了3个周末。不是等人,而是记录居民投放垃圾的习惯:早上7点是厨余垃圾高峰,傍晚5点快递盒堆成小山,可分类垃圾桶永远被混投。这个场景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,让我第一次意识到:环保不是课本上的公式,而是需要有人蹲下来解决具体问题。
后来我带着数据找到居委会,画了27张漫画版分类指南,还设计了‘垃圾积分兑换’小程序。当看到张奶奶拿着攒了3个月的积分兑换到洗碗布时,我突然明白:环境工程的魅力,就在于把‘宏大理想’变成‘触手可及的改变’。
新加坡在水资源回收、垃圾焚烧发电上的成就,早就在我心里种下了种子。记得去年参观新加坡新生水工厂,看到污水变成饮用水的神奇过程,我当场在笔记本上画满了问号和感叹号。这种‘把挑战变成创新’的精神,不正是我在小区做垃圾分类时感受到的吗?
所以我来了。带着3本记录环保观察的笔记本,带着设计小程序时熬红的双眼,更带着‘想把中国小区的故事和新加坡经验碰撞’的渴望。我相信,贵校实验室的试管里,不仅能装试剂,还能装下一个女孩想让世界更干净的小心愿。”
🌟老席划重点:高考后PS三大必杀技
- 用“五感细节”代替“抽象描述”
- 别写“我热爱环保”,写“蹲在垃圾桶旁时,冬天的风把垃圾袋吹得哗哗响,酸臭味混着快递单的油墨味,让我忍不住皱起鼻子——但这就是真实的环保战场啊!”(视觉+嗅觉+心理活动,画面感拉满)
- 把“新加坡元素”融进血液里
- 参观过新加坡的科技馆、读过本地学者的论文、甚至追过《小娘惹》里的环保剧情,都可以写!小晴提到“新生水工厂”时,招生官眼睛一亮:“这孩子真的了解我们的教育特色,不是盲目申请!”
- 拒绝“完美人设”,敢暴露“笨拙的热爱”
- 小晴在PS里写“小程序第一次上线时,有12位居民反馈操作太复杂,我躲在房间哭了半小时,却在第二天带着笔记本挨家挨户请教”——这种“不完美的坚持”,比“我天生优秀”更有说服力。
三、初中毕业申请PS:用“成长叙事”展现潜力股体质
🌟核心逻辑:让招生官看到“15岁的你有多特别”
初中毕业申请的PS别被年龄限制,反而要放大“少年独有的勇气和好奇心”。可以按这个公式写:独特经历→跨文化连接→学习动机→未来小目标。看我另一个学生小悠的PS怎么写——
📖小悠的PS片段(初中毕业申请O水准课程):
“去年暑假,我在社区英语角认识了来自新加坡的林阿姨。她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:新加坡的组屋楼下,绿树成荫的步道旁,整齐排列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,一位白发爷爷正蹲着教孙子分类。这个场景和我印象中‘高楼林立的新加坡’完全不一样,却让我突然觉得:原来教育不只是课堂,更是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。
作为一个从小喜欢“拆解东西”的女生,我曾把家里的旧手机改造成行车记录仪,用编程让台灯跟着音乐变色。但在和林阿姨的对话中,我第一次发现:新加坡的中学有‘设计思维’课程,学生可以用3D打印制作社区便民工具——这不正是我每天在做的事吗?
选择去新加坡读O水准,不是因为‘想逃离中考’,而是想跳进一个‘允许我把课本知识变成真实创造’的环境。我想象着在莱佛士书院的实验室里,和马来西亚、印度的同学组队参加机器人比赛;在义安城的创客空间,把中文社区的便民创意和新加坡的科技基因结合。这些听起来有点疯狂的想法,正是15岁的我敢想敢做的证明啊!
也许我的成绩单不是最耀眼的,但我知道:当别的同学还在纠结选文科还是理科时,我已经用半年时间自学了Python基础;当别人抱怨作业太多时,我在阳台搭了个小实验室,用矿泉水瓶做过雨水收集装置。这些‘不务正业’的小事,都是我为留学准备的‘秘密武器’——我准备好了,你呢?”
🌟老席划重点:初中毕业PS三大加分项
- 用“孩子的视角”讲“大人的道理”
- 别写“我独立能力强”,写“初一住校时,我把每周要穿的衣服画成漫画表,连妈妈都夸‘比她年轻时有条理’”(用具体生活细节证明,比空泛自夸强10倍)
- 突出“跨文化适应力”
- 小悠在PS里写“曾和新加坡网友用英语+中文+表情包聊天,现在能听懂70%的Singlish”,招生官会心一笑:“这孩子能快速融入本地环境,没问题!”
- 把“兴趣”变成“行动证据”
- 喜欢编程?附上你做的小游戏链接;热爱摄影?描述你镜头下的“中西合璧”街景。小悠把自己设计的“垃圾分类小程序Demo”放进PS附件,直接让招生官看到她的执行力。
四、两类PS对比表:一眼看清差异点
对比维度 | 高考后申请(18+) | 初中毕业申请(16-18 岁) |
核心定位 | 专业深度的 “成年宣言” | 成长潜力的 “少年独白” |
故事主角 | 高考后的 “专业探索者” | 初中毕业的 “好奇宝宝” |
情感基调 | 理性与热情并存(像一杯美式咖啡) | 灵动与期待交织(像一杯水果茶) |
细节选择 | 高考冲刺、科研项目、社会实践(侧重成果) | 校园活动、独立生活、跨文化经历(侧重过程) |
新加坡元素 | 学术资源、专业优势(如 “贵校 XX 教授的研究让我深受启发”) | 文化细节、教育特色(如 “喜欢新加坡中学的 CCA 制度”) |
老席说:高考后PS像“给大学的一封情书”,要让招生官看到你的“专业灵魂”;初中毕业PS像“给世界的一张明信片”,要让招生官好奇“这个少年未来会怎么成长”~
五、PS写作避坑指南:这些错误别再犯!
🚫雷区1:把PS写成“成绩单复述机”
曾有学生在PS里列了10门高中成绩,招生官直接批注:“我们已经看过你的成绩单了,讲讲成绩背后的故事吧!”记住:PS的使命是“让数据活过来”,不是重复数据!
🚫雷区2:初高中PS“一个模子刻”
初中毕业申请别学高考后的“学术硬核风”!小悠的同学曾在PS里写“我数学考了95分”,但招生官更想知道:“你怎么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?”后来改成“用数学计算每天游戏时间,还教会室友制定学习计划”,马上加分~
🚫雷区3:不敢暴露“真实的自己”
有学生怕写缺点,结果PS里的自己完美得像AI生成的。老席建议:可以写一个“小挫折+你的应对”,比如“我曾在英语演讲比赛忘词,但我掏出手机播放了自己剪辑的新加坡城市视频,反而让观众记住了我”——这种“不完美的真实”,才是招生官想看到的人性光芒。
六、老席的PS写作“灵魂三问”
- “这篇PS,只有你能写出来吗?”
- 如果把名字换成别人,PS依然成立,那就是失败的。小晴的PS里“蹲垃圾桶记录数据”“给张奶奶设计积分兑换”,这些细节只有她有,别人偷不走。
- “你让招生官感受到‘情感共振’了吗?”
- 别用“我认为、我觉得”,用“我记得、我看见”。比如“我记得在新加坡科学馆,摸到会呼吸的植物装置时,手心传来的温热感”——这种感官细节,能让招生官跟着你走进场景。
- “你的PS有‘新加坡烙印’吗?”
- 不是简单说“我想去新加坡”,而是“新加坡的XX特质,和我的XX经历产生了化学反应”。比如“新加坡的‘教育分流制度’,让我想起自己在初中尝试不同社团后找到编程热爱的过程”。
七、PS是“让世界听见你声音”的机会
宝子们,老席每次读优秀的PS,都像在和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:高考后的你,带着对专业的赤诚;初中毕业的你,揣着对世界的好奇。这些文字不是任务,而是你向新加坡递出的“个性名片”。
最后老席想问一句:当你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时,难道没感受到“重新认识自己”的兴奋吗?那些被你忽略的小经历、藏在心底的小梦想,正是PS需要挖掘的宝藏啊!别害怕写不好,现在就打开笔记本,从“最让你骄傲的一件小事”开始写起,2025年的新加坡招生官,已经准备好倾听你的故事啦~
如果还想获取更多PS范文和修改技巧,随时来戳老席,或者去“新加坡留学全知道www.bxbphd.com”下载《PS写作自查表》,咱们下次见~